公布企业“黑名单”也是诚信教育

  发布时间:2016-5-26 10:52:58 点击数:
导读:公布企业“黑名单”也是诚信教育.上海27万家企业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被网民冠以“全民诚信教育案例”予以充分肯定。能够做成这件事并引发巨大的正面反响和震慑效果,还离不开一个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幕后英雄,就是“政府数据社会共享”。

上海市工商部门昨天披露,截至本周一,上海共有近27万家企业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依法申报企业年报,或所申报年报有明显瑕疵及硬伤,被依法纳入上海市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由于涉及企业数量众多,此事迅速引发舆论热议,不少人在惊讶之余,对工商部门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

经营异常名录是企业失信“黑名单”之一种,企业一旦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其经营活动将受到诸多限制。如上海青浦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就领受了个中滋味:购房客户申请按揭遭拒,公司前往银行讯问原委得知,公司已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公司只有擦干净失信污点,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出,银行才能向购房客户放贷。然而,列入名录易而移出名录难,即使努力擦干净失信污点,要想移出名录亦有一长串程序要走,走完程序,光支付的时间成本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上海市从2014年申报年度起,率先试点取消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实行企业年报制度。年检制度下,企业拒绝年检,代价是吊销营业执照。年报制度下,企业不申报年报,代价是经营处处受限。简单讲,年检的制约手段是行政处罚,年报的制约手段是信用约束,表面看后者力度不如前者,但在实践中,后者对企业信用的约束力及社会效果远大于前者。

从2015年申报年度起,国务院决定将企业年报制推广至全国进行。当时,上海工商部门反复提醒、警示,企业若不按时申报年报而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诚信记录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银行信贷、产权交易、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都将受到限制或者禁入。如今,近27万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企业名录,说明上海有近1/4的企业,在长达一年半时间里,并没有把工商部门的提醒、警示太当回事,要是提前知晓工商部门会铁了心动真格,多数企业肯定会在规定时限内申报企业年报。

上海27万家企业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被网民冠以“全民诚信教育案例”予以充分肯定。这样的结果,与十八大之后政府部门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法,言必行、行必果有直接关系,但能够做成这件事并引发巨大的正面反响和震慑效果,还离不开一个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幕后英雄,就是“政府数据社会共享”。

为了实现年检改年报的改革效果,工商部门出资建起了经营异常名录数据库,预设上下左右互联互通互交接口,对内实现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入库信息共享,对外允许金融、会计、审计、法务、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共享。如此一来,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长期信息割据、信息封闭、信息孤岛、信息屏蔽等痼疾,就有了逐步革除的可能。“异常名录”制度除了对大批失信企业依法施以惩戒,在社会层面,对更多法人和自然人也是一种有益的教育。

前天,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在贵阳举行。昨天,国际大数据博览会也在贵阳开幕。两天之内,李克强总理两次谈及政府所掌握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以及逐步向社会开放共享的话题,引起与会嘉宾强烈共鸣。尽管大数据包括“云计算”概念登陆中国已有数年,媒体对此也做了大量报道,但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一些政府官员,也未必真正弄清了什么叫大数据,以及开发大数据、利用大数据究竟有哪些好处,更缺乏开发利用大数据的紧迫感。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尽快改变。

若单纯从字面理解大数据的应用原理,多数人或许会觉得抽象又虚幻,但假如从经营异常名录着手,结合上海市的这个鲜活案例,就不难理解,若能把大数据开发利用好,尤其是政府带头把不涉密大数据拿出来与民共享,那么大到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小到百姓找政府办事可以不开或少开“奇葩证明”,都将利莫大焉


上一篇:宝马肇事案,重新鉴定又何妨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