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桩假离婚背后都对应着相应的社会治理问题

  发布时间:2018/7/6 11:22:49 点击数:
导读:每一桩假离婚背后都对应着相应的社会治理问题.这种行为确实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扰乱,但几乎每一桩假离婚背后,都对应着相应的社会治理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为了孩子能够在片内入学,一些夫妻二人中有一方户口没在片内的,只好去办了离婚手续。有家长说,等19号拿到孩子入学通知,就复婚。 

为了能够让孩子就近上学,石家庄这些家长也是拼了。一般老百姓没办法逾越政策,更跨不过电脑派位,那就只好内部“挖潜”。离个婚、复个婚,不过是婚姻登记处多跑几趟,几分钟的事儿。 

很多人都在质疑,既然文件上只写着“随父母”,那为什么下面区县的教育部门和学校擅自收紧政策,将“随父母”解读为“随父和母”?这里边是不是存在滥权行为?由此给老百姓带来的麻烦、给社会增加的成本,又该怎么算?

尽管石家庄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没有那么细,但同时也说了,义务教育招生以区县为主。也就是说,区县是承载学生入学的主体,但其所出台的“幼升小”政策,必然与上级教育部门会有一个沟通,会求得上级的支持和认可。要知道,文件中的“随父母”是指“父和母”还是“父或母”,差别实在太大了。 

从官方角度看,问题的症结仍在于当地小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片内小学没有那么大的容量,无法兑现各级政府公开宣示的“就近入学”承诺;如果当地的优质小学少得可怜,仅有的几所无法满足各式各样蜂拥而来的学生,那么,教育局也好,学校也罢,恐怕只能从报名资格上设限想法。

而对于假离婚的家长们而言,是辗转于各个学校之间、学校与登记处之间无助的悲哀。连婚姻这等一向被视为神圣的东西,都可以轻松作为一块“敲门砖”了。不要嘲笑那些为孩子离婚的家长,什么面子、里子,都不如孩子有学上要紧。

这些年来,公众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假离婚。为了买房,假离婚;为了拆迁,假离婚;为了上学,假离婚。这种行为确实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扰乱,但几乎每一桩假离婚背后,都对应着相应的社会治理问题。 

也因此,石家庄不能无视这种现象,要从中查找根源,研究对策。要及时摸底,调查各片区适龄孩子的人数,配置相应的学位,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实现就近入学,以缓解民众的入学焦虑。 

关键还是要抓紧弥补学位缺口,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提供足够的小学学位,也要真正把提升教学质量当做一件大事、要事去抓。好的小学多了,情况自然改观,老百姓也不会动不动就走极端假离婚了。

这些年来,石家庄屡次被评为“幸福城市”,但此次为了“幼升小”假离婚事件,足以成为当地人心头的痛。很难想象,一个家长为孩子“幼升小”假离婚的城市,会有多幸福?


上一篇:有借无还,这样的大学生何以立身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