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民告官”程序空转,司法执行当持续发力

  发布时间:2019/9/23 16:38:16 点击数:
导读:日前,央视《法治中国说》第三季“大法官说”收官,最高法审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贺小荣在《“民告官”的裁判规则》中指出,解决行政争议要反对程序空转、无效诉讼,不能加重老百姓的诉讼负担,防止“绕圈子

日前,央视《法治中国说》第三季“大法官说”收官,最高法审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贺小荣在《“民告官”的裁判规则》中指出,解决行政争议要反对程序空转、无效诉讼,不能加重老百姓的诉讼负担,防止“绕圈子”、“玩概念”。

“大法官说”第三季保持水准,延请最高法多位副部长级大法官担纲主演说嘉宾,与专家学者同台热议关乎民生的国家法治大事,“谈法治新思想,提法治新方案”,于公众而言是一次深入了解国家司法状况、改革与实践进展的难得机会。

此番出镜的大法官贺小荣,其从业履历颇为丰富,不光具备完整的法律专业背景,而且职业跨度颇大,特别是近年来其在新一轮司法改革过程中多有参与和推动,使得本次“大法官说”备受业界瞩目。行政诉讼30年的国家法治,从行政机关不出庭应诉、出庭不发声到2014年把“负责人出庭应诉”作为行政机关一项应尽的法律义务写入法律,具体法治的微妙进展历经坎坷、饱含深意。“民告官”为什么必须见到官?官员出庭率甚至成为衡量地方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为最高法行政审判庭前庭长的贺小荣,此番讲述道出颇多普通诉讼参与者的心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一次以后,类似的行政违法行为可以说基本不会存在。”在本应作为平等诉讼主体的“民告官”双方中,官员出庭与否其实与具体诉讼的胜负并无直接关联。严格说来,由更专业、更了解情况的具体事务(或法律)人员出庭或许更有助于法庭查明事实,但不仅民众也包括司法机关在内,都对官员出庭问题“情有独钟”。

官员出庭应诉,不仅带有更多指标意味,更象征着行政权力接受并服从司法的判断。更务实的考虑还有,官员出庭能高效、快速地直面并解决引发行政纠纷的问题本身。应当承认,官员出庭“只要态度好,够重视,对于化解矛盾就会起到大作用”,这的确是行政诉讼的现状,而对这一点的坦诚直面,是避免“民告官”所谓程序空转的基础。

“民告官”程序为什么会空转,如何才能避免空转,司法实践要真正能让民众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切实、有效的填补。随着新一轮司法改革的进行,具体到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败诉率有所提高,但司法除了对侵害相对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有明确的否定性评价,更重要的正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务实“填补”,包括对行政败诉判决的及时、有效执行。2018年9月,南都社论聚焦西安某开发商告当地街道办的行政诉讼,就出现了“胜诉却深陷执行难”的问题:判决文书生效4个多月未见实质执行,但在系统里却显示“本案已全部执行完毕”……

司法裁量在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的同时,尤其需要在强化司法执行上继续发力。执行难,行政诉讼的执行尤其难,于整体司法改革而言无疑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考。此番《法治中国说》信息显示,在已经“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基础上,最高法于2019年6月还公布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确定10个方面、共53项主要任务,来继续推动法院执行工作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前进。

不难看到,“大法官说”的预设听众,除了普通社会成员更有具体的司法从业者,让新一轮司法改革过程中成型的新思想、新方案,为具体司法实践所理解、所认同。大法官是在说给需要靠法治庇护的普通民众听,也是在“换个姿势”向司法职业的共同体喊话。反对程序空转和无效诉讼,不要让因程序空转所导致的诉讼负累挤压和破坏民众的公共司法体验,“大法官说”与具体司法实践领域的沟通足够务实、足够坦诚,其所提出的要求、呼吁也值得期待。


上一篇:破除企业注销难也需要分类出击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