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成立全国首个劳动法庭 一年来受理纠纷903件

  发布时间:2016-3-8 15:25:28 点击数:
导读:厦门成立全国首个劳动法庭一年来受理纠纷903件

成立一年来,受理劳动纠纷903件,审限内结案率99.5%,靠的是什么?

全国首个劳动法庭的三件“法宝”

东南网2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 李剑婷)

25日,位于厦门市龙虎山路731号的劳动法庭,一派忙碌景象。

2015年1月24日,在厦门市总工会的推动下,思明区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专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业法庭——劳动法庭。据统计,劳动法庭设立一年以来,共受理各类劳动纠纷903件,审结781件,审限内结案率99.5%。

如此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得益于劳动法庭为职工维权推出的一系列有力“法宝”。在这里,劳动争议案件可以走绿色诉讼通道,农民工维权可以享受方言服务,工作地已经变更的劳动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调解保障自己的权益。

开通绿色通道

2016年春节前夕,一名中年男子来到劳动法庭,两眼呆滞。原来,该名男子因被欠款5万元心急如焚,他希望这起案件能提前开庭,“只有拿到钱,我才敢回家过年啊!”

劳动法庭法官刘亚乐在打电话给包工头无果的情况下,来到分包任务的建筑公司,希望建筑公司能承担起责任。但建筑公司认为自己与男子并无直接利害关系,故而拒绝承担责任。

“劳动法庭设立的目的就是要以更专业、更便捷的方式满足辖区内劳动者化解劳动纠纷的司法需求。”带着这样的理念,刘亚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建筑公司负责人,如果公司是分包给无资质个人,那么也要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很快,建筑公司便同意把给予包工头的工程款中的5万元先交付给男子,让其安心回家过个年。

近年来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劳动争议呈高发、多发态势,职工维权面临取证难、程序多、周期长等问题。劳动法庭成立后,设立了绿色通道,采取对劳动争议案件优先送达、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三优先”措施,帮助职工快速维权。为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提高审判效率,劳动法庭还推出“周末法庭”“夜间法庭”等便民制度,当事人只需在收到预约告知书当天提出预约请求,并填写“周末法庭”“夜间法庭”预约申请表即可。

运用“互联网+”

“这个案件你愿意调解吗?可以?好的!现在请用人单位先谈谈调解方案。”

“他的工资是2000元,因为其在单位工作期间有失职情况,按照单位规章制度,应扣200元。”

“情况属实吗?”“属实。我同意。”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请用人单位尽快付钱。”

“可以。”

如今,互联网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以上对话就是劳动法庭运用互联网调解纠纷的一个真实案例。

“这名劳动者现在在深圳,从深圳到厦门,动车费几百元,住宿几百元,成本直逼讨薪金额。”该案件受理法官说,“互联网的创新,不仅切实解决了弱势劳动者维权的实际困难,还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厦门的温暖。”

网络调解室是劳动法庭为农民工提供的一项有力“法宝”,在这里,劳动者即使身处异地,也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直接参与到劳动案件的调解过程,实现化纠纷于千里之外。网络调解室建立以来,共成功调解11起纠纷,不仅缓解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减轻了法庭的审理压力。

成立方言服务团

一个只会说河南话的河南人如果与一个只会说闽南话的闽南人产生了纠纷,怎么调解?为了方便农民工诉讼,劳动法庭还提供了另一项“法宝”——2015年4月,劳动法庭出台了专门针对外来务工者的《方言服务团工作制度》,由法官、干警、法庭义工组成方言服务团,服务于无法流利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劳动者。目前,方言服务团可以提供闽南话、河南话、宁夏话、浙江话、新疆话等劳动力主要输出地33种方言服务。

来自江西的农民工张某,曾在厦门一家装修公司上班,被拖欠工资近万元,先后多次追讨无果。后来,张某前来劳动法庭维权,考虑到劳动者文化程度低,无法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劳动法庭方言服务团主动提供服务,帮助劳动者收集证据、准备诉讼材料。最后张某顺利地拿到了被拖欠近一年的工资款项。

据刘亚乐介绍,劳动法庭方言服务团的成立,不仅为前来办事的职工提供方便,也拉近了法庭与农民工的距离,使农民工有了归属感,这为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提供了强大助力。


上一篇:为电影公司监督票房无社保 票房监督员诉赔偿损失被驳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