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肯德基,别将滋事当爱国

  发布时间:2016-7-19 15:20:34 点击数:
导读:围堵肯德基,别将滋事当爱国

近日,舆论场又被某些议题带向了“站队互骂”的撕裂境地,这些议题由南海仲裁案的周边衍生,却又逾出了这场荒谬裁决的核心问题外延:微博上有些明星因未表达招骂,赵薇新电影因被指用“立场不鲜明”演员而不得不换角,网传苹果输入法“击沉”后面连着“中国”呼吁对其封杀,还有河北乐亭、玉田和江苏宿迁等地部分人士围堵肯德基,他们打出口号——“吃的是美国肯德基,丢的是老祖宗的脸”。

爱国本质上就是“国”与“民”依存关系对人们的情感牵引。而涉及国家主权的纠纷,引发爱国热潮也很正常。但也得看到,眼下有些打着爱国名义的闹事行为,已溢出了真正意义上爱国的范畴,而是浮动在极端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之上的伪爱国。

拿抵制肯德基而言,有些人通过意识形态转译将肯德基转化为“敌对势力”后,以“抵制”作为御敌武器,对其喊打喊杀。但此前已有些理性的声音指出,肯德基看似是舶来的“洋快餐”,但如今在雇员、产品、税收及经营等方面早已本土化,对其围堵,受波及最广甚至最深的,还是那些中国员工。

遗憾的是,听了这么多道理,有些人依旧无法解锁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有了某些风吹草动,就集体抵制某国货物,这也与“不转不是中国人”中的狭隘认知形成了某种线下呼应。从2008年抵制家乐福、前几年打砸日系车,到如今围堵肯德基,抵制洋货总是种高调而流行的爱国姿态。而这类姿态通常伴有极强的破坏性,还以“非我族类”扣上不爱国大帽的方式,附带对他人的意志裹挟乃至价值绑票。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地貌坑洼不平很正常,爱国也可以有多重表达。以“热泪盈眶”或自律性抵制的方式爱国,也是个体自由,但“言必谈抵制”,只能是口唇期的爱国表达,它离成熟社会“一个爱国者的自我修养”相差甚远。更别说,很多抵制缺乏基本逻辑考证和辨别力,经常是被嵌入到少数人有意识煽动和集体无意识行为中的,也总伴随着极强的排他性和民粹化暴力。它常将“爱国路径选择”的差异,轻易地转化成“爱国/不爱国”之别,并借此完成对异己同胞的道德围剿。这种围剿不止于“用脚投票”,还有类似于“拳民”的打砸抢等极端行为方式。

当这些“抵制××”动辄以主流话语面目呈现时,它只会造成社会的局部失序,以及剧烈的社会内耗。到头来,有些闹事者或许自己快意恩仇了,却砸了同胞的“锅”。2012年让舆论哗然一时的西安青年蔡洋砸日系车致人残疾事件,就是其典型。其时央视就曾对此评论,犯罪与爱国无任何关系,公安部门要旗帜鲜明地将犯罪从爱国中择出来。而今赵薇新片男主被指涉台独事件,也在赵薇等被口诛笔伐后迎来翻转,滋事者发道歉公告,也再度证明了那些抵制“内含暴力”的本质。

而这些与抵制伴生的暴力也表明,有些被说烂了的道理,或许还有被再说的必要:那就是,爱国不是伤害同胞,不是让社会更糟糕、给国家“添乱”,而是为了让国家更好。说得更具体些,爱国不能以牺牲正常社会秩序为代价,也不能陷入群体激化的情绪宰制,极端民族主义从来都只会将爱国驶入错向的死胡同。

在现代社会伦理维度上,“国”从来都不是个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由你我由每个同胞作为质子构成的共同体。而爱国,本就内含了对守法、理性等共同价值的捍卫,任何人都不能借此行违法之事,更不能将其作为“流氓主义”的避难所。

而闹事乃至打砸抢等行为,就是以很低级的方式完成对社会法治意识的“低级黑”。对有关部门而言,对那些借爱国名义的闹事滋事行为,同样要依法制裁,法治氛围也是凝聚爱国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围堵抵制肯德基,不是爱国而是“害国”。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但这类伪爱国思维多了,却是社会性灾害。


上一篇:联合国何以公开与“南海仲裁案”撇清?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