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法官折射司法不平衡困境

  发布时间:2017-2-22 10:19:27 点击数:
导读:报复法官折射司法不平衡困境.法律说到底是平衡的艺术。当事人报复法官,法官寻求保护,立法要求法官承担终身责任,这要求法律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

近日,一桩法官被杀事件,受到了舆论关注。1月2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64岁的退休法官傅明生在家中被人持刀杀害。这位犯罪嫌疑人龙某,是22年前傅明生审理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被告。当年,因傅明生判龙某离婚,导致其怀恨在心。在寻找了傅明生22年后,龙某终将傅明生杀死。

这起发生在春节前夕的法官遇害事件,震惊了司法界。犹记得一年前的2月26日晚上,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马彩云同样被当事人枪杀身亡;而几年前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法院三名法官被杀事件,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类似当事人报复法官的案件时有发生,其趋势已从偶发事情积累到一定数量。虽然杀害傅明生的犯罪嫌疑人龙某已被警方控制,但法官群体的担忧并未消失。

2015年9月,法官对案件的终身负责制得以落实,这项意见的初衷是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但由于缺少对法官人身安全的保障,还是引发了法官们的担忧。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法官人身安全是一个普遍问题。2014年,美国国家法官学院在全美范围内开展了法官安全的问卷调查,相关报告显示的数据也颇为惊心。

在美国,72%的法官曾遭遇安全问题;52%的法官曾遭遇诸如跟踪、口头威胁、恐吓信、袭击等明确的安全威胁,其中近80%的安全威胁与法官办理的案件直接相关;超过3/4的法官担忧自身及家人的安全;甚至有17%的法官承认安全威胁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判决。部分法官表示,他们在家里和车上都放置了枪支、防身喷雾等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中国法官来说,随着法官终身责任制的落实,法官身上的责任与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而相关的人身安全制度,却未从根本上确立。

从更深的层面看,法官被报复也并非偶然,也是部分民众对司法不理解、对法官工作不信任的一种极端表现。有时候,法院的判决虽然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平正义,却达不到当事人内心意愿上的公平,导致当事人的预期公平与法官判决之间产生较大出入,进而对法官持怀疑态度。而个别法官徇私枉法也抹黑了行业,令法官共同体名誉受损,一旦遇到较真儿、极端的当事人,他们容易将对法官群体的愤怒发泄到无辜的法官头上。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傅明生被杀害后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规定〉的实施办法》,提出各级法院均应设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从制度上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毫无疑问,从正面保障法官的安全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长期且深入的普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良药。民众对法律的认识不仅仅应该停留在了解的基础上,还应该信仰法治、尊重法院的判决,这也对司法的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要求。

法律说到底是平衡的艺术。当事人报复法官,法官寻求保护,立法要求法官承担终身责任,这要求法律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从而树立真正的司法权威,进一步深化国民对法律的信仰。

上一篇:筑牢公民免于冤案的最后防线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