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隐私观,才能保护好我们的隐私

  发布时间:2018/3/28 15:00:39 点击数:
导读:重塑隐私观,才能保护好我们的隐私.隐私保护这场战役很难轻易获胜,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重视,并且投入到具体的行动中,才能一步一步地垒起隐私保护的高墙。

3月26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百度CEO李彦宏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此言一经媒体发布和传播,舆论立马形成对该观念和李彦宏本人的声讨。再加上稍早前爆发的美国社交媒体平台脸书泄露5000万用户个人资料事件,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讨论顿时成为中国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毕竟,大数据从来都是大公司、大平台在主导,在大公司眼里,个人只是数据的生产者。尤其在法律规范欠缺的前提下,个人对自身信息权的掌握是严重不足的。不过也要看到,法律语境中的隐私更多的是一种“舶来品”,拥有浓厚的西方社会色彩。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人们对隐私的概念与法律语境中的隐私有着较大区别。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社会中的隐私概念已经被许多年轻的中国人所接受,但传统隐私观的影响力依旧巨大。总体上,欧美社会更尊重个人优先,而中国社会更强调家庭利益,这种差别带来的具体表现常常是父母进自己孩子的房间可以不敲门,过年回家年轻人会被问收入、婚恋等问题,同事之间会彼此关心对方是否单身,以及面试时老板会直接问女性求职者是否打算怀孕。

这些行为当然都被视为不尊重个人隐私的糟糕表现。但问题在于,年复一年,情况并没有明显改观。与此同时,那些批评者自身可能也不会完全接受西方隐私观,例如同事之间八卦一下婚恋、收入、学历、家庭生活等,被认为是十分正常的。

所以,对隐私的尊重背后其实有一套严密的个人主义哲学和社会观念体系。从每个人自己到社会本身,都需要形成一种个人隐私是敏感的、不容窥视的观念。由此推之,中国人才能理解为何脸书泄露了5000万用户数据后,会激起极大的声讨以及将可能被处以天价罚款。因为美国用户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大大超过我们,所引起的愤怒、恐慌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相比之下,中国人的手机号码被无数次买卖,也没有引发过类似的抗议浪潮。

不得不说,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用户,就有什么样的公司。所以,李彦宏基于实际情况给出的描述虽然听着刺耳,但遗憾的是这恰恰是中国的现状。例如,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的一位记者就曾描述:在一次体验活动中,主办方试图观察体验者是否愿意用隐私信息交换帽衫、充电宝等礼品,一位男士一边念叨着自己曾因电话号码泄露遭遇电信诈骗,一边毫不犹豫地用电话号码换走了帽衫。类似这位男士态度的用户,在现实中并不少见,甚至称得上很多。

在用户本人完全不重视的前提下呼吁保护个人隐私,难度可想而知。当然,从趋势上来看,至少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自己的个人信息状况,重新调整自己的隐私观。前面已经提到,年青一代总体上更加个人主义,这也使得他们拥有更加严格的隐私观。在质疑李彦宏的观点时,许多人表示现在的APP太霸道,不出让隐私根本没有办法使用,而一旦出让了隐私,又无法保证对方不滥用。所以,即便是观念改变了,但如果没有最基本的法律和制度配套,我们依旧还是会裸露在互联网的浪潮中。

因此,在法律上明确隐私的边界和隐私保护的做法,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中国人隐私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立法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争论,更需要社会行动和媒体介入。从这一层意义上,南都个人信息保护中心定期发布个人信息安全测评报告,举办行业研讨会,举行个人信息安全大会,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等举动,就是在为个人赋权。当然,隐私保护这场战役很难轻易获胜,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重视,并且投入到具体的行动中,才能一步一步地垒起隐私保护的高墙。


上一篇:“应该依法维权”:冀中星的感悟并不算晚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