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社保不能重蹈企业覆辙

  发布时间:2014-5-27 12:02:57 点击数:
导读: 事业单位社保不能重蹈企业覆辙  梁发芾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就要实施。有媒体报道到说,单位工资将与机关松绑,有望上涨。而网络舆论反应可看,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其实,这报道本来有标题党嫌疑…

 事业单位社保不能重蹈企业覆辙
  梁发芾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就要实施。有媒体报道到说,单位工资将与机关松绑,有望上涨。而网络舆论反应可看,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其实,这报道本来有标题党嫌疑,并未准确概括此条例带来的影响。为事业单位工资和社保等等,情况其实很复杂。事业单位工资松绑,也不意味着必然就会上涨。如果一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赚不到钱,无钱发工资,那么,工资收入下降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中国目前有3100多万事业单位职工,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资来源,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一种是部分财政拨款的,还有一种,是完全自收自支的。因为工资来源不一样,将来工资的涨跌,当然也不会一样。这三类事业单位中,完全由财政拨款,且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在改革中可能会被吸收进政府机构,成为公务员;完全通过市场经营赚取收入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差不了多少,比如报社出版社,文艺演出团体,设计院所等,不管叫做事业还是企业,其实已经就是企业了。当然,有些文化单位给党承担着特殊的宣传任务,并不会完全断绝拨款转制为企业,如各级党报党刊和政府电视台,中央和各省市区的人民出版社,以及中央和各省市区的某些演出单位,都会保留事业编制,并且享受一定拨款。在全额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中,人数最多的大概是公立学校的教师和公立医院的医生,以及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这些单位应该是事业单位的主体,事业单位人员集中在教科文卫这些单位,目前改革影响最大的也是这些人。
  事业单位的改革,最核心,最复杂的是社会保险尤其养老保险的改革。如果对这个问题不能作出科学、合理、公平的规划、设计和操作,很可能会重蹈企业养老改革的覆辙,留下无穷后患,既伤害事业单位职工,也影响企业参保人员利益。
  中国的社会保险改革从企业起步,到目前为止,多数事业单位并未参加社保。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都未参加,以本人为例,本人所在单位是一家事业单位,但实行的是自收自支,在六七年前已经加入社保,当时个人也补缴了一两万元的社保金(单位为我补缴多少,我不知道),现在每月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据我所知,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参加社保。所以,与其他未参加社保的事业单位比起来,本人的实际收入比他们要少,因为百分之十以上的工资扣了社保金。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参加社保,由单位(事实上拨款单位最终是由财政)发放退休金,形成目前养老金的多轨制格局,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成为影响社会公平的大问题。如果将这些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纳入社保体系,当然是向社会公平迈出了一步。但这种意义只是纸面上的,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做到公平合理,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目前,中国养老制度分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制度等多轨并存的局面,其中职工养老保险是人们最为关注、意见最为纷纭、问题最为突出的一种。职工养老保险最主要的问题是,人们缴纳的费用非常高,但替代率却非常低;个人账户实际上没有钱,空账运行;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将来的支付缺口可能扩大,存在支付危机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当年改制的时候,国家单纯甩包袱,欠账太多。众所周知,中共建政后长期实行低工资高积累,国家承诺职工养老靠国家。结果国家没钱,又将养老包袱推给了企业;企业经营不善,无力负担,最终只好实行强制性的社会养老保险。但绝大多数职工从来没有养老保险的积累。从未缴费的老职工被推给社保,政策是“视同缴费”,就是说国家认可你以前的贡献,相当于已经缴费,可以像已经缴费的职工一样领取养老金。可是社保账户中并无这些钱;这些人的个人账户是也空的。于是只好拆东墙补西墙现收现付,由在职的缴纳,退休的领取。由于有大量的“视同缴费”的人被推到社保,给社保造成极为严重的压力。目前,养老金的替代率不到50%,就是因为国家欠账太多,使得替代率无法提高。
  现在,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面临的仍然是企业当年的难题。
  数以千万计的事业单位职工,此前从未缴纳养老金。现在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没有积累怎么办?如果以前一切不问,一律从现在开始缴纳,按照实际缴纳的计算,那么,一些年龄偏大,缴不够年限的老人,退休后根本无法领到养老金;而那些勉强缴够年限的人,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的数额也低得可怜。那么怎么办呢?一种办法是单位和个人分别补缴各自应该缴纳的费用。但那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如果按照职工养老金的缴纳额度,单位负担个人工资的20%,个人负担个人工资的8%,从每个职工在该单位就业时补起,那么,无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都是相当巨大的负担。虽然从理论上说,单位如果今天补缴历史上的欠账,等于是把将来的退休金支出提前用于缴纳养老保险,今天的支出节省了将来退休金的支出,等于是今天偿还将来的负债。但是,因为数额巨大,补缴对于单位来说是巨大的负担,对于个人来说,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让所有的参保者补全以前应该缴纳的,那是不可能的。
  全面补缴基本不可能,剩下的选项是“视同缴费”,就像企业职工当年遇到的一样。虽然你没有缴费或足额缴费,但也无法从头补起,就只好视同已经缴费,和实际缴费的人一样领取养老金。这种做法可以甩掉国家包袱,既省下以前该交的,又省下将来该发的,但必然严重侵蚀目前已经困难重重的职工养老基金,让企业职工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买单,彻底失去公平性。职工养老金的问题就在于有太多的未缴费的人被“视同缴费”,造成今日和将来的困局。如果将人数不少的事业单位职工再次依样纳入,则养老金危机只会雪上加霜,职工养老金的发放会更为艰难,替代率会更为低下。被纳入的事业单位的参保者,同样是受害者。
              “视同缴费”这种办法,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中已经造成严重的后果,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中根本不能作为备选项目。现在,稳妥的做法或许应该是实行“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对于某个年龄段的老人,就不必再参加养老保险了,继续由单位(财政拨款单位最终是政府财政)养老,直到这批人完全走完人生历程;对于从某个年龄段开始的“新人”,则一刀切地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单位应该补缴单位应该缴纳的部分,个人也应该补缴一部分充实个人账户。    
       事业单位社保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如果操作不当,反而可能加剧社会不公,造成新的矛盾。将来的事业单位社保改革,要避免重蹈企业当年改革的覆辙。

上一篇:城乡居民养老险账户终身不变 全国可迁移 下一篇:辽宁一飞行员辞职被判赔航空公司210万元培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