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举报交通违法靠谱吗?

  发布时间:2017-8-14 10:45:52 点击数:
导读:微信举报交通违法靠谱吗?对于类似的分歧,不妨换一种思路来看待,那就是考量这些举措是否会带来“逆选择”:如果过大于功,那就果断叫停,不要再执着于创新可能带来的正效应;如果不会,那就不妨大胆实践,如果创新之举于法无据,那就不妨修改法律法规。

每隔一段时间,似乎就会有交通执法创新的新闻爆出。继武汉推出一项新政:酒驾将“诛连”同乘、同桌者后,台州交警又祭出新招,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实时举报交通违法行为,查实后除获得微信红包奖励外,视违法情形差异还能获得交通违章“减分券”,在举报人交通违法时可以抵扣。不出意外,这一交通执法创新引发了争议。(8月13日《新京报》)

大体而论,一派从实用主义出发,认为“除恶务尽”,就应该动用一切可以用的手段,惩罚交通法规的违反者;另一派则从法律依据、程序正义的角度出发,质疑创新之举是否在法律既定的框架内行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即便举措效果再好,也必须坚决叫停。总之,各派都有各派的理由,但难免鸡同鸭讲,谁也说服不了谁。

笔者以为,对于类似的分歧,不妨换一种思路来看待,那就是考量这些举措是否会带来“逆选择”:如果会,无关大局倒也罢了;但如果过大于功,那就果断叫停,不要再执着于创新可能带来的正效应;如果不会,那就不妨大胆实践,如果创新之举于法无据,那就不妨修改法律法规。要知道,如今不少地方是有立法权的。

众所周知,交通法规及相关制度安排的作用在于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然而在现行交通管理实践中,有时预期与结果背离,反而给交通运输添堵,给交通管理添乱。在“逆选择”提出者卢昌崇教授看来,这就是逆选择。他举了一个货车限行的例子作为说明,限大车型就跑小车型,限大吨位车就跑小吨位车,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原来大车一趟就能跑完的,现在可能要跑三趟四趟。于是,路面上的车更多、更堵,交通秩序变差,肇事概率亦随之提高。

用这种思路分析就会发现,随手拍举报获取减分券的做法,有较大可能出现逆选择。其一,驾驶员会因“随手拍”,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盯住交通违法行为上,不能集中精力查看自身车辆前后路况信息,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交通事故。其二,难免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举报者在获得“减分券”后,在交通违法时有恃无恐,丧失了驾驶车辆时本该有的谨慎。尽管台州交警回应称,从实施效果看,并未出现“助长交通违法”情形。但如果把样本扩大,时间延长,会不会是同样的结果?这值得考虑。

其实,与台州的减分券功能类似,广州推出了“免分券”。近期,领取“违法免分券”的功能更在“广州交警”的微信公众号上线。“违法免分券”之一为“守法市民券”,需要市民在广州市辖区内上一自然年无违法记录,并且上两年未发生负主要责任的死亡事故,且e会员驾驶证状态处于“正常”。通过自己守法获得激励,而不是通过随手拍举报他人违法获得奖励,这似乎是一个更优的选项。

当然,我也不反对通过举报他人获得奖励,但前提是证据的获取足够安全。比如,通过车载行车记录仪进行举报。事实上,不少发达国家有立法,行车记录仪必须成为“座驾”标配,记录仪拍摄的资料可作为乱开远光灯、车窗抛物等交通违法的处理证据。而从国情、安全角度考虑,在行车记录仪尚未普及的当下,通过不尽安全的随手拍,举报他人的违法行为并从中获取奖励,似乎并不值得鼓励。


上一篇:从民法总则视角解读“拒收现金违法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