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断想:有心要做有深度的律师

作者:张生贵 来源:中国律师网 发布时间:2008/7/21 9:12:30 点击数:
导读:我要说的这个话题从题目上看,可能一时不大好理解,有深度的律师并不是指深沉,更不是身价,也不是所谓大律师的深藏不露,我要说的是律师的思维方式要有深度,对待客户的服务要有深度,并且这个深度是通过长期的养成。…

        我要说的这个话题从题目上看,可能一时不大好理解,有深度的律师并不是指深沉,更不是身价,也不是所谓大律师的深藏不露,我要说的是律师的思维方式要有深度,对待客户的服务要有深度,并且这个深度是通过长期的养成。

  不管愿不愿意听或愿不愿是看,现在的我真的觉得要有必要说一下,我是带过实习律师的,面对实习律师各式各样的心态和对律师这个行业的各式各样的看法,和有必要提到做深度律师的话题。

  实习律师是律师的未来,不远的将来也会成为法律的栋梁,实习是打基础,显得格外重要,既要实习入行的艺术,入行的技能,还要实际练习和掌握从业的本领,更要学习做律师的品德。

  新律师入行前对律师行业充满了新奇感,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吸引人,但当真真伏下身子做一些案件时,才知道此行的非常之处,面对当事人渴望的目光,面对法官的冷言,顿觉手里捧的不是案卷而是沉重的担子,此时手足无措,似梦醒时分,一想到要从这样的光阴里获取生活来源,大有心头拔惊拨惊感。当有了这种感觉的时候,说明回到了现实的、真实的、养家糊口律师职业。想信每个律师都自豪拿到红本的第一天,有过激动,有过憧憬,走过梦想,走过花季,现在的情况是面对红本的激动一下变得短暂了许多,红本渐渐地成了重任或压力,而不再变得让律师自豪,现实的脚步现实心态现实的想法,万人独过第一考的拼劲在指间流过的时候,与之俱为的是实实在在的拐点。

  我是一个过来的律师,也是从实习律师过来的,现在还带着实习律师,我们那会儿不叫实习律师,只叫小律师,就是刚入行的律师,那个时候没有实习培训,没有老师带着,都是自悟,凭着悟性在老律师那里偷学功夫,那时学习是一定要选好师长的,尽管没有人带,偷学也要看准对象,集百家之长,学的是迷踪本领,多这个律师处学习做接谈笔录,从那个律师处学习出庭风格、学分析案件的方法,学接待当事人的表达,学如何问清案情的思路,学做律师的良知,总之一切都的学,当学的经验多的时候,反倒感觉自己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新入行的律师都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各方的进步就看跑的快慢。律师这行不象统考那样,只要考试过关都进校深造,统考是以入学为条件,而律师是以适合这个行业为条件,两个角度不一样,要经过大浪淘沙的关口。现在的司考恰恰有象统考一样,只要考试过关都可以当律师,虽然还有法官检察官从司考过关的人才中选任,但检法两个职业不可以轻易进,只有律师行业同考试紧密度最近,也就是说只要司考过关,就一定是律师了,入行律师的门槛相当低,自然而然就会增加实习的难度。现实中律师的路从入行开始,还要走过做人、做律师、做合格律师、做优秀律师、做知名律师的过程。

  如何渡过这个关口,不妨看一个小故事:有这样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大卖场,开始都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在一年时间后,一个叫刘诺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王兴的小伙子仍在原地踏步,王兴觉得经理对自己不公正,很不满意,终于有一天他到经理那里发了一通牢骚,经理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刘诺之间的差别。一天经理找王兴,安排王兴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早都卖什么,王兴从市场上跑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市场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一车土豆在卖。老板问有多少?王兴赶快?上帽子又跑到市场上。然后回来又告诉老板说:一共四十袋土豆。经理又问价钱多少?王兴又第三次到集市上问清了价格,回来报告给经理。老板此时对王兴说,现在请你过来坐到这把椅子上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于是,他叫来了刘诺,也让他到市场上去看看有什么卖,刘诺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四十袋,价格是每斤五角,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同时他说还了解到这个农民一个钟头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了解价格非常公道,由于昨天他们大卖场的西约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要进一些,所以他不仅带来一个西红柿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领来了,他现在就在外面等着回话,此时老板转向王兴说,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刘诺的薪水比你高的原因了吧。

  深度思维决定了刘诺和王兴的不同,决定一个人的进步高低升迁快慢的主要因素是能力大小,而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并不在于他的年龄是否成熟,不再于他的水平和知识学历的高低,而在于他的思维深度,凡事能否考虑得更全面、更长远,这是一个人做人做事成功的关键。做律师也一样,拿到一个案件,面对当事人的企求,面对司法的规则,如何为当事人做主,如何争取最大利益,这都需要深度的思考,这样的深度律师是在一个又一个案件研究和习惯中养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习惯是从入门开始的,这叫行规,当学了分析案例的方法,就会养成方法习惯,当学会了出庭应辩的技能就会掌握和提高庭辩能力,如果跟着喜欢斗胜的老师学,学到的就可能是庭审中的斗胜,倘若跟着学到了化解矛盾的本事,这会把心思和深度放在平息纠纷的角度。

  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跟谁学是自己的事情,学到那、学了么、学了谁是想不想的事,不管怎样,做有深度的律师是行业的整体要求,更是一个律师永恒的话题。

上一篇:对律师商业化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朱妙春现象”的再思考